行进中国 | 防汛有新招 看无人机、船协同“作战”

adminadmin WhatsApp网页版 2025-08-09 4 0

行进中国 | 防汛有新招 看无人机、船协同“作战”

无人机、无人船让防汛抗洪更“智慧”。人民网记者 王波摄

“小川小川,启动无人船测流。”

“好的,执行成功。”

伴随着语音指令,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桂花水文站内的船坞升降机自动下降至水面,翠绿色的无人船搭载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(以下称:ADCP)如灵巧的鱼儿,从机舱悄然滑入涪江;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宛如高悬苍穹的“指南针”,为其自动巡测指引航向。

仅十余分钟,它已完成涪江干流约300米宽全断面扫描,流速、水下断面等数据实时回传至测控中心数据库,分析整理出流量、大断面、水面流速系数等成果。

与此同时,空中传来嗡鸣声,按照定制航线,无人机如同鹰隼一般翱翔。它搭载的电波流速仪就像是一双“透视眼”,精准捕捉预设垂线的水面流速,并将数据回传测控中心。通过共享无人船实测的大断面、水面流速系数成果,完成流量分析计算,提高洪水期间测流精度。

“进入盛夏,正值‘七下八上’防汛关键期WhatsApp网页版登录,无人机、无人船等‘黑科技’的大显身手,将有效提高预警抢险的机动性和时效性,让防汛抗洪更‘智慧’。”遂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水文建设室负责人周祥介绍,当洪水湍急至无人船无法作业时,无人机即刻接替,遇超标准洪水或恶劣天气时,侧扫雷达还可实时监测水流速度,多传感器融合在智慧中枢调度下无缝协作,织就了一张立体监测网络。

无人船搭载的ADCP向河底发射声波脉冲,通过回波频率变化精准绘制流速分布图谱;无人机配备的电波流速仪和侧扫雷达则以非接触方式感知水流。它们共同克服了传统测量方式的短板,无需再为300米宽河道架设缆道,更不用在低水与高洪期人工切换测量模式,将单次测流时间从传统1至2小时缩短至10至30分钟,超标准洪水监测响应速度提升60%。

“四川省主要河流的中下游河宽通常在几百到上千米,且随着梯级电站建设,河道基本处于库区,流量测报面临困难。”周祥说,传统水文站主要架设缆道测流,缆道跨度大,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,有一定作业安全风险。同时,低枯水、中高水需人工采用多种设备、不同方式切换监测,单次测流历时较长。

水文现代化建设需要创新探索应用新型水文测报方式。2024年9月,遂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联合船山区水利局落实《水利部关于推进水利工程配套水文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通过涪江右岸桂花镇堤防工程配套建设桂花水文站。

行进中国 | 防汛有新招 看无人机、船协同“作战”

无人机、船协同“作战”。人民网记者 王波摄

据介绍,桂花水文站在全国率先落地应用新型无人船、机联动全变幅测报技术,设计测洪标准100年一遇,以ADCP、电波流速仪、侧扫雷达作为监测感知设备,利用无人机、无人船作为跨河搭载工具,基于低中高不同水位级分析,通过控制中心指令调度自动采用不同测验方式。同时,水文站配套建设智慧大脑测控中心、船坞升降机、无人机巢等,实现无人船、无人机自动巡测并回收充电,有效解决低、中、高水及超标准洪水全变幅全自动测报难题,实现“全要素、全量程、全自动、全天候”无人测报。

“船、机联动全变幅测报技术适用于水深0.5米以上河道水文监测,通过多设备协同和智能化管理,解决了传统测流方式在效率、安全性和全变幅覆盖上的短板,形成高效、智能、安全的水文监测新方式,提高水文监测和管理的效率和科技水平,在行业内具有典型示范意义。”遂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,桂花水文站已试运行半年,百余次自动测流验证了其可靠性,数据有效率达95%以上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喜欢0评论已闭